近日北京大雪,江苏寒潮来袭,温度断崖式下降,在这种极端天气下,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感冒、冻伤等,要注意防寒保暖!下面介绍一下,什么是寒潮?在寒潮天气哪些人是需要重点关注,它的危害及防护。
01什么是寒潮?
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范围的天气过程,在全国各地都可能发生,可以引发霜冻、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冷空气等级》(GB/T20484 -2006)中寒潮的定义是: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 h 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 4℃以下;或 48 h 内气温下降 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 4℃以下;或 72 h 内气温连续下降 12℃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 4℃以下。
02什么是身体失温?
一般来说,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这里所谓的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和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
03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身体失温?
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中,人体在调节体温时会动用身体储存的能量,但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结果导致失温或异常低体温。体温过低会影响大脑的思考,造成不能及时采取防护措施。由于人们可能意识不到失温正在发生,并且不及时采取相关防护措施,这使得失温更加危险。通常失温在极寒冷天气下发生,但如果淋雨或在潮湿的环境下被冷水浸透,失温也可能在4~5℃的凉爽天气发生。
04什么是冻伤?
冻伤是由于寒冷潮湿作用引起的人体局部或全身损伤。轻时可造成皮肤一过性损伤,要及时救治;重时可致永久性功能障碍,需进行专业救治。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紧急抢救。
05寒冷天气或气温骤降期间哪些人群更需要特殊关注?
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中风、冠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病患者以及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或活动的人群,容易受到寒冷天气影响,需要特殊关注。
06为什么寒冷天气或气温骤降对老年人影响更大?
老年人较年轻人更怕冷,由于老年人体力渐衰和活动能力减弱,代谢功能降低,产热相对减少,体温调节功能差,以致在低温环境或接触寒冷后,很容易发生寒颤,出现身体失温,因此在寒冷的季节,特别要警惕老年人身体失温的发生。
07寒冷天气或气温骤降的敏感性疾病有哪些?
1心脑血管疾病
低温刺激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栓形成,因此环境温度的骤变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急剧上升而发生脑卒中;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肌梗死。
2呼吸系统疾病
冷空气可使鼻咽部的局部粘膜变得干燥,以致发生细小破裂,病毒、细菌容易乘虚而入,造成呼吸道疾病高发。气温骤降可以诱发哮喘等疾病的加重。
3其他疾病
长时间在寒冷地带工作、生活或气温骤降期间长时间在室外工作和活动的人群, 容易引起冻伤、使腰腿痛和风湿性疾病病情加重;对孕妇和胎儿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08身体失温的脆弱人群有哪些?
身体失温的脆弱人群包括:
(1)没有充足食物、衣物或取暖设备的老人;
(2)睡在室内低温环境下的婴儿;
(3)长时间停留室外的人群——流浪者、徒步旅行者等;
(4)饮酒后的人。
09身体失温发生时,会出现哪些症状?如何防护?
成人
寒战,虚脱;混乱,摸索手;记忆丧失,言语不清;睡意。
婴幼儿
皮肤鲜红色、发冷。
如果发现存在这些信号中的任何一个,请及时测体温,若体温低于35℃,立即就医。
当不能马上获得医疗救治时,请按以下方法升高体温:使其进入温暖的房间或住所。及时脱掉潮湿的衣服。采取相关措施温暖身体的核心区域——胸部、颈部、头部和腹股沟。服用热饮料帮助提高体温,但不能服用含酒精的饮料,同时也不要给意识不清的人服用。情况缓解后,需尽快就医。
防护措施
01脆弱人群对寒冷天气该如何应对?
寒冷天气(寒潮)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尤其对于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脆弱人群。要提高自身防护意识,关注寒潮来临前的预警,注意根据温度变化,加强室内和自身保暖等。
02寒冷天气下出现身体不适怎么办?
寒潮期间居民出现身体不适,尤其是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病人、呼吸系统病人等慢性病患者等脆弱人群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有公共卫生和健康方面的问题需咨询,可拨打公共卫生热线电话12320。
03寒冷天气或气温骤降时有哪些防护措施?
(1)当气温发生骤降时,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意手、脸的保暖。
(2)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
(3)外出当心路滑跌倒。
(4)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病人、呼吸系统病人等慢性病患者应注意保暖,加强营养,适度锻炼,减少外出。
(5)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
(6)采用煤炉取暖的家庭要提防煤气中毒。
(7)大风天气,外出注意高空坠物。
(8)关注天气预报,关注相关部门发布的寒潮消息或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