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气温升高,适逢学生暑假,高温高湿环境适宜蚊媒孳生,容易导致疾病传播,危害健康。在此提醒师生员工注意蚊媒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的防范。日常规律健康饮食作息,户外活动时做好防蚊防虫。暑假是青少年意外伤害高发季,家长们要加强监管和引导,指导孩子防范和规避风险。
一、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因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导致以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毒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苏州主要是白纹伊蚊。
主要症状:
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是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有急起高热、关节痛、关节肿胀、斑丘疹,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纳差、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畏光,结膜充血或出血症状。
预防措施:
1.定期清理积水:家中水培植物 3-5 天换水清洗 1 次。清除废弃积水容器。
2.做好防蚊措施:家庭安装纱窗纱门、室内使用电蚊拍或蚊香,睡觉时使用蚊帐。
3.个人户外活动做好防护:外出时穿浅色长袖衣裤、户外活动时喷涂含避蚊胺(DEET)、驱蚊酯、羟哌酯等有效成分的驱避剂、伊蚊一般在白天叮咬人,尤其活跃于日出后 2 小时和日落前2-3 小时,避免清晨/黄昏在树荫、草丛、绿化带停留。
二、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苏州主要是白纹伊蚊。
主要症状:
高热:突发高热(39℃以上),三痛:剧烈头痛、后眼窝痛、肌肉和关节痛,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预防措施:
1.家庭不要养蚊虫,清理积水很重要:家中水培植物 3-5 天换水清洗 1 次。清除废弃积水容器。
2.家庭做好防蚊措施:家庭安装纱窗纱门、室内使用电蚊拍或蚊香,睡觉时使用蚊帐。
3.个人户外活动做好防护:外出时穿浅色长袖衣裤、户外活动时喷涂含避蚊胺(DEET)、驱蚊酯、羟哌酯等有效成分的驱避剂、伊蚊一般在白天叮咬人,尤其活跃于日出后 2 小时和日落前2-3 小时,避免清晨/黄昏在树荫、草丛、绿化带停留。
三、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引起腹泻和(或)其他脏器及全身性感染的一类疾病。
传播途径:肠道传染病病原体大多随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排出,如不经处理,可污染周围环境,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感染。
主要症状:
大多数肠道传染病发病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特别注意:夏季天气炎热,食物易腐败变质,加之苍蝇、蟑螂较多,传播渠道增多,肠道传染病高发。
预防措施:
1. 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2. 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
3. 食物要新鲜,吃前一定要煮熟、煮透。存放时间较长的食物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4. 生熟食品要分开。加工食品时使用的砧板和餐具要生熟分开,炊具注意洗净和消毒。
5. 出现相关症状时,要及时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
四、意外伤害
暑期是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高发期,家长的疏忽大意容易导致意外的发生。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跌倒/跌落、道路交通事故、烧烫伤和溺水等。
预防措施:
1.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不翻越交通隔离栏,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养成“走路不低头,乘车系好安全带”的好习惯。
2.学会识别各种危险标识,远离危险区域。经过危险地段(如陡峭、狭窄、潮湿易滑的道路等)不要拥挤,迅速安全通过。不擅自进入废弃工地,不在高压线附近区域玩耍。
3.注意游泳安全。不要到江河、溪流、瀑布或湖泊等水域游泳,以免发生溺水事故。发现同伴溺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不盲目施救。
4.参加惊险刺激类项目时,要考虑自身身体状况,严格按照规定做好防护。
5.家长履行监护责任,不要让孩子在阳台、门廊或防火梯上独自玩耍,不要让孩子独自留在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