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

最新动态

健康教育

11月疾病风险提示

发布日期:2023-11-06 13:12:11   作者:   来源:    阅读:

11 月天气将日渐变冷,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风险增加,进入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高发季。请重点防范以下疾病。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征。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幼托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可发生聚集性疫情。

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主要症状:

流感的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咽痛、头痛、畏寒等,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习惯。常通风,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或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2. 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避免去人员密集、空气流通性差的场所。在环境密闭、通风不良等场所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应正确佩戴口罩。

3.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手段。

4.出现流感样症状后,减少人员接触,做好防护及时就诊。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7-10 天病程后可康复。

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也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主要症状: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咽喉痛等症状。发热 1-2 天后,舌头、牙龈、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痛感明显,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多数患者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通常不痒,有时皮疹带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部分病例无发热。少数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炎、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预防措施:

1.做好个人卫生,尤其是手卫生。在触摸口鼻前、饭前便后、护理完手足口病患者后,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家长要督促儿童做好手卫生。

2.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不接触患者及其污染物品、污染环境。

3.做好物品清洁和消毒。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清洁消毒(如使用含氯消毒剂)。患者的呕吐物、粪便及其污染物品、污染环境,应由受过培训人员进行清理与消毒。

4. 保持居室卫生,勤清洁、常通风。

5.少聚集。疾病流行期间,不带(或少带)儿童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6. 6 月龄以上儿童接种 EV71 疫苗,可有效预防 EV71 相关手足口病发病、重症和死亡。该疫苗仅能预防 EV71 所致手足口病,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所致手足口病。

三、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

诺如病毒肠炎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节高发。诺如病毒肠炎易在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引起暴发疫情。

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

主要症状:最常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数病例为轻症,发病后 2-3 天即可康复。 极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甚至死亡,通常发生于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海鲜、蔬菜,吃水果要清洗、削皮,饮用烧开的水或未开封的预包装水、饮料。

2.患病期至康复后 3 天内应进行隔离,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重症患者需送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3.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版权所有:苏州市胥江实验中学   苏ICP备10061269号    地址:苏州市劳动路1105号  邮编:215004  电话:0512-69003777   http://xjsyzx.gu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