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呼吸道传染病如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结核、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正值高发季节。因气温降低,病原体在低温环境下存活时间较长,因天气寒冷门窗紧闭,室内空气流通不良,人群更多在室内活动,人员聚集,则增加了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校园是人群密集场所,则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风险加大。为了切实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及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在此介绍下相关传染病的防范措施,以期增强个人防护意识,提高个人防护技能。
1.要明确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积极主动学习防护知识,当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监测体温,体温异常不能到校,要及时医院就诊、在家休息观察。要适时佩戴口罩,以防传染他人,或被他人传染。出现身体不适要主动如实告知家长、老师,医院就诊查明原因后主动告知学校,以使学校能够及早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范疫情发生。
2.个人防护措施。口罩要随身携带,尤其是身体不适,或进入人群密集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佩戴口罩,并且要正确佩戴口罩。要尽量少进入密闭的公共场所,及人群密集场所,不扎堆,不聚集,与人交流保持至少1米安全社交距离。要会正确的洗手,七步洗手法。要在适当情况下洗手,如与病人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接种疫苗是最有效预防疾病的有力措施之一。倡导在相应传染病流行季来临前接种相应疫苗预防感染或者减少并发症。
3.搞好室内环境卫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既要注意个人卫生,也要保持好环境、公共场所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鼻涕纸、垃圾要分类,每日打扫班级卫生,湿性扫地,拖地,保持教室环境整洁、干净。经常性通风,公共场所如教室,各场馆,办公室等,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天气较冷时,可利用课间、体育课、大课间教室没人时,采取多次短时通风的方法并保证一天通风时间不少于70分钟。
4.避风寒、慎起居,畅情志。每天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平时饮食要均衡,荤素搭配,注意卫生;作息要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充足;积极参加户外体育锻炼,舒畅心情,调整好心态,增强抵抗力,提高抗病能力。